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9:39:24  浏览:94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于1995年12月29日经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第10次行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执行该办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办法》自1996年3月1日起在全行系统施行。各分行接此通知后,要组织所属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做好执行的准备工作。学习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报告总行。
二、1996年总行暂不核定各省级分行的房地产贷款审批限额;各省级分行核定的地(市)级行、县级行1996年度房地产贷款审批限额,报总行备案。
三、各省级分行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本《办法》所附附式文本进行适当调整,但附式三、附式四、附式五、附式六、附式十三、附式十四、附式十五、附式十六、附式十七只能补充,不得删除。调整后的附式文本要及时报总行备案。
贷款后评价指标对照表
评价表8: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
----------------------------------------------------------------------------------
| | | | | |
| 序 |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可行性研究 | 项目评估 |
| | | | | |
| 号 |------------------------|--------------|--------------|------------|
| | 1 | 2 | 3 | 4 |
|------|------------------------|--------------|--------------|------------|
| 1 |生产能力(产量)/年 | | | |
|------|------------------------|--------------|--------------|------------|
| 2 |职工人数 | | | |
|------|------------------------|--------------|--------------|------------|
| 3 |固定资产总投资 | 万元 | | |
|------|------------------------|--------------|--------------|------------|
| 4 |建设银行贷款 | 万元 | | |
|------|------------------------|--------------|--------------|------------|
| 5 |全部流动资金 | 万元 | | |
|------|------------------------|--------------|--------------|------------|
| 6 |建设工期 | 年 | | |
|------|------------------------|--------------|--------------|------------|
| 7 |年销售收入 | 万元 | | |
|------|------------------------|--------------|--------------|------------|
| 8 |年总成本 | 万元 | | |
|------|------------------------|--------------|--------------|------------|
| 9 |年利润总额 | 万元 | | |
|------|------------------------|--------------|--------------|------------|
|10 |年利税总额 | 万元 | | |
|------|------------------------|--------------|--------------|------------|
|11 |资产负债率 | % | | |
|------|------------------------|--------------|--------------|------------|
|12 |流动比率 | % | | |
|------|------------------------|--------------|--------------|------------|
|13 |速动比率 | % | | |
|------|------------------------|--------------|--------------|------------|
|14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 | | |
|------|------------------------|--------------|--------------|------------|
|15 |投资利润率 | % | | |
|------|------------------------|--------------|--------------|------------|
|16 |利息实收率 | % | | |
|------|------------------------|--------------|--------------|------------|
|17 |贷款偿还期 | 年 | | |
|------|------------------------|--------------|--------------|------------|
|18 |到期贷款偿还率 | % | | |
|------|------------------------|--------------|--------------|------------|
|19 |存贷比率 | % | | |
----------------------------------------------------------------------------------
----------------------------------------------------------------------
| 偏 差 值 | |
项目评价 |------------------------------------------| 备 注 |
| 评价比可研增或减 | 评价比评估增或减 | |
------------|--------------------|--------------------|----------|
5 | 6=(5--3) | 7=(5--4)栏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第7行--第10行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年利润总额、年利税总额,均按可行
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和评价时的正常生产年份数填列。

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1995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第10次行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明确贷款的内部管理工作程序和各级信贷人员的工作职责,逐步实现房地产贷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试行)及《借款合同条例》等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银行发放的各类房地产贷款。
第三条 政策性房地产贷款,必须坚持资金来源于房改、运用于房改,资金自求平衡;经营性房地产贷款的发放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第四条 房地产贷款的规模,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和控制。政策性房地产贷款实行比例管理,按照住房贷款与住房存款的规定比例发放;经营性房地产贷款,纳入全行贷款规模统一管理。

第二章 贷款前期管理
第五条 借款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银行在受理房地产借款申请时,应审核借款申请人是否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借款人申请借款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一、单位。
(一)企业单位应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行政事业单位应为有权部门确定的房改单位;
(二)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
(三)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四)在贷款银行开立基本结算帐户及住房资金帐户。
二、个人。
(一)有合法的身份证件;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三)提供第三方保证人或以贷款行认可的资财进行抵押或质押。
第六条 借款人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对申请房地产贷款的借款人,除要求其具备第五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要求其具备所申请贷款种类的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借款人应当提供的文件。银行在受理房地产借款申请时,要求借款人必须提供下列文件:
一、单位。
(一)借款申请书;
(二)企业单位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年检登记文件及税务登记证明副本(或复印件),行政事业单位应提供有权部门批准的机构设置的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的证明文件;
(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五)财政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核准的上年度会计报表,申请借款前一个月的会计报表;
(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权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设、实施和开发的文件或计划;
(七)有权部门批准的购建住房计划;
(八)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九)保证人出具的担保意向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保证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年检登记文件及税务登记证明副本(或复印件),经注册会计师或财政部门审查的保证人财务报表;
(十)抵押物(质物)清单和产权证明文件以及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
二、个人。
(一)合法的身份证件;
(二)贷款行认可的部门出具的借款人固定经济收入的证明或偿还能力的证明文件;
(三)购建住房合同、协议或其他证明文件;
(四)保证人同意担保的证明文件及保证人的资信证明材料;
(五)抵押物(质物)清单和产权证明文件以及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
(六)贷款行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文件、证明。
第八条 借款申请的初审。信贷员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及有关贷款办法的规定,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进行初审,核实确认其是否具备借款资格,提出是否受理借款申请的意见。对于受理的借款申请,应及时进行贷前调查。
第九条 贷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借款人品行的调查。调查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品行,包括其资历、工作水平、领导能力、道德品质、还款意愿等。
二、对借款合法性的调查。调查借款用途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及有关贷款办法的规定。
三、对借款人信誉的调查。调查借款人原有债务是否都能按期偿还,有无银行不良记录。
四、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调查。调查借款人是否具备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其还款资金来源是否稳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
五、对借款人盈利性的调查。调查借款人使用该项贷款预期的盈利情况,以及借款人自身预期的盈利情况。
六、对借款项目的调查,包括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开发计划是否落实,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建设用地是否已经批准,开工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取得开工许可证,项目资金来源构成和落实情况,以及开发项目预期销售情况等。
七、对保证人的调查。调查保证人是否具备担保资格,保证人的资信情况,保证人是否还为其他借款人提供了担保,其担保总金额是否超过其担保能力。提供担保的保证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
(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三)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
(四)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
(五)无重大的债权债务纠纷。
八、对抵押物(质物)的调查。调查抵押物(质物)是否符合规定,抵押物(质物)是否已经设定抵押(质押)。可以用作房地产贷款抵押(质押)的抵押物(质物)包括:
(一)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国家债券、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存款凭证(银行存单)。
(二)依法取得并有权自主决定转让的房屋。
(三)依法通过出让、转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四)贷款行认可的其他财产。
九、测定贷款的风险度。实行贷款风险管理的贷款行,要对借款人提出的借款申请,按照贷款对象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贷款方式、贷款期限以及贷款形态等测定贷款风险度。
第十条 贷前调查的方法。贷前调查一般采用书面调查、实地调查和委托调查。
第十一条 贷前调查报告。贷前调查后,调查人应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具体意见,形成书面报告。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逐级上报审批。
第十二条 建立项目备选制度。申请借款的项目,经贷款行调查、评审,认为符合贷款条件,但因资金或信贷规模的限制,一时无法给予贷款的,可列为备选项目。
第十三条 备选项目的保管。备选项目要设立专门的档案库,妥为保管。放档的文件应当包括:申请贷款的项目在贷款申请阶段和银行贷前调查阶段全部的报表、资料、证明及其他文件,贷款行各级信贷人员对项目的调查、评审意见以及拟放款时间的初步安排。
第十四条 备选项目的处理。对列入备选的项目,贷款行要经常进行审理,并根据资金和贷款规模情况适时安排放款。如果贷款行在一定时间内仍不能安排贷款,则备选项目自动解除。

第三章 贷款审批与发放管理
第十五条 贷款审批制度。房地产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贷款,任何个人不得对外承诺,不得擅自决定发放贷款。
第十六条 贷款审批程序。信贷员对经过审查评估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申请,要根据贷前调查的内容写成书面报告并提出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的初步意见,报信贷部门负责人审核。
信贷部门负责人对信贷员报送的初审意见和所附材料的正确性、完备性进行审核,并在信贷员提交的书面报告上签署审核意见,报房地产信贷部主任或主管行长审批。
房地产信贷部主任或主管行长应根据信贷员和信贷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并结合本行房地产信贷计划、资金等情况综合平衡,签署审批意见。
对贷款数额较大的贷款项目,由行贷款审批小组集体讨论决策。
第十七条 借款合同的签订。贷款一经批准,贷款行应立即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信贷员应与借款人协商借款合同的有关条款,并审查借款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填好的借款合同先交由借款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然后送信贷部门负责人审核;信贷部门负责人审核无误后报房地产信贷部主任或主管行长审查;房地产信贷部主任或主管行长审查同意后,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同时将已生效的合同副本送会计部门。
第十八条 贷款的担保。贷款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时,对保证贷款或抵押(质押)贷款,要办理以下手续:
一、保证贷款,贷款行应与保证人签订《保证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从合同。同一笔借款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应与保证人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保证合同》的签订日期不得迟于《借款合同》的签订日期。
二、抵押贷款,贷款行应与抵押人签订《抵押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从合同。《抵押合同》签订后应按《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物的登记日期不得迟于抵押贷款的实际发放日期;贷款行应要求借款人对抵押物办理与贷款期限相适应的财产保险,并在《保险合同》中明确贷款行为该项保险的第一受益人;保险单和他项权利证交由贷款行存执;抵押人(借款人)和抵押权人(贷款行)认为需要确定抵押物价值的,可以由贷款行进行评估,也可以委托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评估,并经抵押权人确认。
三、质押贷款,贷款行应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从合同。《质押合同》签订后应按《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质物登记。
第十九条 贷款指标的下达。借款合同生效后,信贷员即可根据合同填写《核定贷款通知单》一式三份,由信贷部门负责人签字,加盖业务专用章后,送借款人和会计部门各一份,留存一份,附在《借款合同》后备查。借款人接到《核定贷款通知单》即可到贷款行办理开户手续。会计部门根据《借款合同》副本和《核定贷款通知单》等办理具体转帐手续。
第二十条 贷款审批权限。各级行房地产贷款的审批权限如下:
一、对单位发放的贷款,每笔最高不得超过的限额为:省级分行1000万元;地(市)级行300万元;县级行50万元。
二、对个人发放的贷款,每笔最高不得超过的限额为:省级分行30万元;地(市)级行10万元;县级行5万元。
三、对同一借款人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贷款行房地产贷款余额的15%。
第二十一条 审批权限的确定。各级行房地产贷款发放的审批权限,根据各行资金情况、贷款管理水平、贷款风险度和信贷资产质量等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具体限额,县级行和地(市)级行由省级分行在第二十条规定的最高限额内核定;省级分行由总行在第二十条规定的最高限额内核定。一般一定2年,情况如有变化,可适时调整。
第二十二条 限额以上项目的报批。各级行限额以上的贷款项目要报上一级行审批。任何行不得将贷款划整为零越权审批,否则将调整该行的审批限额,直至取消其审批权力。
第二十三条 限额以上项目的报送。对限额以上贷款项目,经办行应将借款人提交的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一并报送上一级行,并附简要说明。上一级行对经办行报送的材料和初审意见应认真审查,调查核实后,一般应在20天内将审批意见通知经办行,由经办行办理贷款手续,进行贷款管理。

第四章 贷款后期管理
第二十四条 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行要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防止贷款风险的产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贷款的使用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二、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其清偿能力有无变化;
三、借款人有无变更或工作调动;
四、贷款偿还的可靠性及具体安排;
五、抵押物(质物)的情形有无变化;
六、第三方保证人的经济状况有无变化;
七、借款人须定期向贷款行提交的文件资料是否及时、完备。
第二十五条 贷后检查的方法。贷后检查一般采用实地检查和报表分析两种形式。信贷人员应定期走访借款人,了解有关情况,定期查阅借款人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第二十六条 建立检查报告制度。信贷人员应根据贷后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由信贷部门负责人和主管行长签署意见后,列入贷款档案。
第二十七条 对借款人违约的处罚。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或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偿清贷款的,贷款行可对其进行加罚息;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贷款行可以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借款:
一、向贷款行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资料的;
二、不如实向贷款行提供开户行、帐号及存款余额等资料的;
三、不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经限期纠正仍不改正的;
四、拒绝接受贷款行对其信贷资金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
五、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变更企业体制,致使贷款债权落空,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
六、设有第三方保证或抵押(质押)的贷款,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或丧失承担连带责任能力的;抵押人(出质人)违反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或抵押物(质物)因意外毁损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借款人又无法落实符合要求的新保证或新抵押(质押)的;
七、已经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他法律纠纷的;
八、违反贷款办法其他规定或贷款合同其他约定的。
第二十八条 到期贷款本息的回收。贷款到期前30天,贷款行须填制《到期贷款通知书》,通知借款人及其保证人,并取得回执,促其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第二十九条 到期贷款的展期。对不能按期还清贷款并提出展期申请的借款人,贷款行应进行审核,对符合展期条件的,应要求其在全部贷款到期前1个月填制《贷款展期申请书》,并征得原保证人同意或提供新的保证人。贷款行根据借款人的展期申请内容,调查核实情况,落实还款来源,对确能在贷款展期期间还清贷款的,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展期。
第三十条 贷款展期手续的办理。办理展期手续时,贷款行要与借款人和保证人重新签订《展期还款协议书》,作为原《借款合同》的附件,并分送有关单位。每笔贷款只能展期一次。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贷款展期后,其贷款期限要按原贷款期限加展期期限连续计算,达到新的利率档次期限,则在原期限和展期期限内均按新的利率档次计收利息。
第三十一条 逾期贷款的处理。凡未能按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计划按期还款或贷款展期后到期仍不能归还的,均作逾期贷款处理。贷款行应及时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发出《催还逾期贷款通知书》,并取得回执,按规定加收罚息。逾期贷款偿还之前,贷款行每季要向借款人及保证人发书面催收通知,直至贷款本息收回。
第三十二条 对担保责任的追究。《借款合同》履行期间,如果借款人明显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义务,或借款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贷款行应根据《保证合同》的约定,要求保证人提前承担连带责任,或依照《抵押(质押)合同》的约定,提前实现抵押权(质权);《借款合同》履行期届满,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对实行第三方保证的贷款,贷款行应立即填制《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通知保证人负责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并取得回执;对实行财产抵押或质押的贷款,应按《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中有关条款,依法处置抵押物或质物,用以清偿贷款本息。必要时应诉诸法律,依法收回贷款本息。
第三十三条 呆帐贷款的认定。凡由于下述情况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贷款行可将其列为呆帐贷款,申报核销。
一、借款人及保证人经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费赔偿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四、贷款行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或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或质押贷款的部分;
五、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第三十四条 呆帐贷款的核销。各级行对本行所发生的贷款呆帐,无论金额大小,必须经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总行审核批准后核销。具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贷款行对经审核确认的呆帐贷款,应填制“核销贷款损失申报表”,加盖公章,附详细材料和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意见,逐级上报总行审批。在上报材料中,申报行应详细报告造成呆帐的原因、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已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还要认真检查本行在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对在审理过程中本行各职能部门意见不一致的,在上报材料中要分别载明。
二、贷款经批准核销后,总行正式通知申报行批准核销的内容及金额,由贷款行信贷部门填制单据,会计部门据此办理帐务处理手续。
第三十五条 贷款的销户。贷款行在收到借款人的最后一笔还款后,即可注销借款人该贷款帐户,并将贷款还款凭证与借款合同及各种附件、补充协议等装订成册,加盖“销户”印章后,按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归档存查。

第五章 贷款的后评价
第三十六条 贷款后评价的目的。贷款后评价是在房地产贷款发放后,对贷款的使用、本息的回收、银行效益和风险等情况进行的评价,以检验贷款评审、决策和贷款管理工作质量,总结贷款决策的经验,提高贷款评审决策和贷款管理水平,转移、分散贷款风险,促进贷款回收。
第三十七条 贷款后评价的时间和范围。贷款行在房地产贷款发放后和实施过程中,对有重大问题和典型经验的贷款要进行后评价。
第三十八条 贷款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借款人资信和经营情况,包括借款人的法律地位、性质、等级、规模状况、经营管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资信情况及主要负责人情况;
二、贷款项目资金来源情况,主要是计算借款人自有资金、预收定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并与借款申请书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着重说明项目自有资金是否按期足额投入,预收定金是否到位,银行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是否适当;
三、贷款项目效益情况,通过计算投资利润率,并与贷前调查报告中的有关数字进行比较,说明贷款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收益;
四、贷款偿还情况,主要分析到期贷款是否按期偿还,如果贷款逾期,要分析产生逾期贷款的原因;
五、银行效益,包括借款人是否在贷款行开设结算户,借款人正常年份在贷款行的平均存款余额是多少,并计算存贷比、利息实收率和到期贷款偿还率。
第三十九条 贷款后评价报告。贷款经过评价后,信贷人员应根据后评价的内容编写贷款后评价报告,总结贷款评审、决策和贷款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并针对评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信贷管理,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建议和措施。贷款后评价报告应作为贷款管理的基本文件归档保管。

第六章 贷款的基础管理
第四十条 贷款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信贷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贷款基础资料的管理等方面。
第四十一条 建立和完善贷款管理制度。各省级分行应根据总行颁发的有关贷款办法,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使贷款办法的实施更加规范化、具体化。
第四十二条 建立健全贷款统计制度和贷款工作的报告制度,定期汇总分析有关资料,包括存、贷款情况,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情况及借款人的资产情况,实收资本和实现利润情况等。各级行在上报统计报表时,要做到数字准确,报送及时;工作报告要做到内容全面,分析透彻,有建议,有措施。统计报表按季编报,工作报告每半年报送一次。
第四十三条 加强信贷人员的管理,建立信贷岗位责任制,明确业务规范标准、工作目标和处理事务的权限和责任,提高信贷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级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四十四条 贷款基础资料档案一般包括三部分:
一、银行信贷业务档案。包括各级行制定的贷款规章制度;贷款计划的测定和指标的核定、分配、执行等资料;贷款台帐;信贷人员移交手续等。
二、借款人档案。一般以每一借款人为立卷对象,按贷款种类逐户建立业务档案。其内容包括:借款人基本情况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借款人固定经济收入或还款能力的证明,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报表,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年检登记文件,税务登记证明副本(或复印件),企业资质证书,借款个人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证明(复印件)等有关资料。
三、借款合同档案。包括借贷双方在合同产生、变更和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具体内容包括: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正本,借款申请及有关文件,贷前调查报告及贷款审批文件,贷款后评价报告,核定贷款通知单,贷款利率调整通知书,到期贷款通知书,催还逾期贷款通知书,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贷款还款凭证,借款合同变更、展期的有关文本、函电及其他与合同有关的书面资料。
第四十五条 借款合同(包括主合同和从合同,下同)的保管。借款合同执行终结以前,档案部门保管合同正本及相关材料,执行过程中形成的与合同直接相关的修改(变更)和展期文件;信贷业务部门保管合同副本和修改(变更)、展期文件的副本或复印件、借款申请书、贷前调查报告、审批和核定贷款的文件、委托授权书、还款通知书和其他有关文本、函电等书面凭证。借款合同执行终结后,信贷业务部门应将保管的该合同全部档案资料移交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装订立卷和确定保管期限。
第四十六条 借款合同档案的借阅。借阅借款合同档案,应经信贷业务部门领导批准,并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

第七章 贷款管理责任制
第四十七条 各级行要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各级行长要对本级行经营管理的房地产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及其资产质量负全部责任。行长可以授权副行长或房地产信贷部门负责人审批贷款,副行长和房地产信贷部门负责人必须对行长负责。
第四十八条 各级行应将贷款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严格划定信贷员、房地产信贷部门负责人、主管行长的贷款管理权限和责任。
第四十九条 信贷员主要职责:
一、认真做好贷前调查,提出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情况、数据和意见;
二、定期走访借款人,检查了解贷款的使用情况,定期报告检查情况;
三、负责回收贷款本息,清理逾期贷款,办理贷款展期手续;
四、认真做好贷款的后评价,并根据后评价的内容,编写后评价报告;
五、做好贷款的基础管理工作,记好贷款台帐,管理好贷款档案;
六、按时编制统计报表,并对贷款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起草贷款工作报告;
七、研究提出改进贷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与贷款管理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五十条 房地产信贷部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贷款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工作;
二、组织参与编制全行房地产信贷年度和中长期计划;
三、审查信贷员的贷前调查报告、初审意见及所附材料的正确性、完备性;
四、按照信贷政策和贷款办法规定,确定发放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
五、受行长委托审批信贷员提交的贷款签报、借款合同;
六、组织检查所属信贷管理情况,及时研究解决下级行和信贷员反映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贷款安全;
七、组织草拟有关贷款管理的制度规定及有关贷款管理文件;
八、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下级行或部门及信贷人员的工作考核;
九、组织完成上级行或领导交办的与贷款管理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五十一条 主管行长的职责:
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房地产信贷部门的贷款管理工作;
二、根据上级行核定信贷规模,组织研究确定所属各行的信贷规模;
三、审批信贷部门提交的贷款签报、借款合同;
四、核签有关贷款管理的制度、规定及文件;
五、经常掌握分析贷款工作情况,组织研究解决贷款管理中重大问题,对贷款工作中的经验及时组织总结、推广。
第五十二条 贷款失误责任的划分。所有信贷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格按照贷款办法规定办理各项贷款。
一、凡因信贷员提供情况不实,导致贷款审批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由信贷员负主要责任,信贷部门负责人负领导责任;信贷员越权违章放款,造成贷款损失的,由信贷员负全部责任。
二、由于信贷部门负责人不采纳信贷员的正确意见,做出错误决策,或不经信贷员调查直接审批贷款造成损失的,由信贷部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主管行长负领导责任。
三、由于贷款评审部门对贷款风险的评估、审查不实,导致决策失误的,由贷款评审部门负主要责任,主管行长负领导责任。
四、主管行长不听取信贷部门及评审部门的正确意见,导致决策失误的,由主管行长负全部责任。
五、贷款发放后,因信贷员检查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或反映问题而造成贷款损失的,由信贷员负主要责任;信贷部门负责人负领导责任;因信贷部门负责人对信贷员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措施不力,造成贷款损失的,由信贷部门负责人负全部责任。
六、对限额以上报批的项目,凡由于经办行提供情况不实,导致上一级行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由经办行负全部责任;凡由于上一级行不采纳经办行的正确意见,做出错误决策,造成贷款损失的,由上一级行负全部责任。

第八章 贷款的考核
第五十三条 贷款的考核包括贷款内部管理的考核和贷款质量的考核。贷款内部管理的考核包括信贷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与健全,贷款的审批、发放与管理,贷款的基础管理工作及信贷人员业务培训的考核等;贷款质量的考核主要是对贷款的占用形态,非正常贷款所占比重,贷款利息实收情况的考核等。
第五十四条 贷款内部管理的考核。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地产信贷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有关信贷人员是否符合岗位规范要求;
二、是否建立了各级信贷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三、有关房地产贷款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上级行的制度规定;
四、是否建立了贷款的分级审批或集体审批制度;
五、是否对借款项目进行了贷前调查,调查材料是否真实,有无书面调查报告;
六、是否建立了项目备选制度;
七、是否按规定权限审批贷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有无信贷员的贷款签报,有无经办人和信贷主管的意见和签字有无有权签字人意见和签字;
八、借款合同填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九、保证贷款和抵押(质押)贷款是否有《保证合同》和《抵押(质押)合同》,有关手续是否办理齐全;
十、贷款台帐的登记是否及时正确;
十一、是否定期走访借款人并形成专题报告,是否定期对借款人财务报表进
附式:一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单位房地产贷款申请审批表
贷款种类:
------------------------------------------------------------------------------------
| | 借款单位名称 | | 性 质 |
|借|------------------|----------------------------|--------------|------------
|款| 主 管 部 门 | | 法定代表人 |
|人|------------------|----------------------------|--------------|------------
|基| 地 址 | | 联系电话 |
|本|------------------|----------------------------|--------------|------------
|情| 联 系 人 | |开户银行| |存 款 帐 号|
|况|------------------|--------|--------|--------|--------------|------------
| | 资 质 等 级 | |信用等级| | 注册资本金 |
| |------------------|--------|--------|--------|--------------|------------
| | 固定资产净值 | |流动资产| | 资产负债率 |
|--|------------------------------------------------------------------------------
| | 申请借款项目名称 |
| |--------------------------------------|--------------------------------------
| | 申请借款项目地址 |
| |--------------------------------------|--------------------------------------
| | 开发面积或购建房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万平方米)|
| |--------------------------------------|------|----------------------|------
| | 总投资或房价总金额(万元) | |其中:本年投资(万元)|
| |------------------------------------------------------------------------------
|借| 项目规划或购建住房计划批准文号 |
| |------------------------------------------------------------------------------
|款| 现有资 |1.自有资金
| | 金情况 |2.预收款
|情| (万元) |3.其他单位投入资金
| | |4.其他资金来源
|况|------------------------|----------------------------------------------------
| | 申请贷款额 |
| | 度及用途 |
| |------------------------|----------------------------------------------------
| | 还款资金 |
| | 及还款计划 |
|--|------------------------------------------------------------------------------
|担| 保证人名称 | |保证人资产额(万元)|
|保|--------------------------|------------|--------------------|--------------
|情| 抵押物名称 | |抵押物价值(万元) |
|况|--------------------------|------------|--------------------|--------------
| | 质 物 名 称 | |质物价值(万元) |
|--------------------------------------------|------------------------------------
| 借款人 | | 保证人意见 |
| | | |
| (公章) | | 及公章 |
| | 年 月 日 | | 年 月 日
------------------------------------------------------------------------------------
--------------------------------------------------------------------------------
| |信贷员调查意见: |
| 贷 | |
| | |
| 款 | 信贷员: 年 月 日 |
| |--------------------------------------------------------------------|
| 行 |信贷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
| | |
| 审 | |
| | 负责人: 年 月 日 |
| 批 |--------------------------------------------------------------------|
| |房贷部主任或主管行长审批意见: |
| 意 | |
| | |
| 见 | 主任(或主管行长): 年 月 日 |
|------|--------------------------------------------------------------------|
| |限额以上项目上级行审批意见: |
| 限 | |
| 上 | |
| 项 | |
| 目 | |
| 审 | |
| 批 | 审批行(公章) 年 月 日 |
--------------------------------------------------------------------------------
附式: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个人房地产贷款申请审批表
------------------------------------------------------------------------------------
| 申请人姓名 | |性别| |年龄| | 职业 |
|--------------|------------|----------------------|----|--------|------------
| 身份证号 | | 工作单位 | |单位电话|
|--------------|------------|----------------------|----|--------|------------
| 户口所在地 | | 工作证号码 | |家庭电话|
|--------------|------------|----------------------|----|--------|------------
| 现家庭住址 | |现有住房面积(平方米)| |家庭人口|
|--------------|------------------------------------------------------------------
| |地 址| |售房或批准建房单位名称|
| 拟购建 |----------|----------|----------------------|------------------
| |建筑面积 | | 合同或协议号 |
| 住房情况 |----------|----------|----------------------|------------------
| |房价总金额| | 房屋类型 |楼房、平房
|--------------|------------------------------------------------------------------
| | 存款银行 | | 存款帐号 |
| 存款情况 |----------------|------------|------------|--------------------
| | 存款金额 | | 起止日期 |
|--------------|----------------|------------------------------------------------
| 贷款期限 | 申请贷款金额 | 元| 申请贷款期限 | 年
| |----------------|----------|------------------|----------------
| 及金额 |贷款占房价款比例| %|首付款占房价款比例| %
|--------------|------------------------------------------------------------------
| | 家庭月平均 | |每月还款额占|
| 还款资金 | |每月可归还借款| |每月还款时间
| | 经济收入 | |经济收入比例|
| 及还款计划 |--------------|--------------|------------|--------------------
| | 元 | 元 | % | 日
|--------------|------------------------------|----------------------------------
| 抵押 |抵押物名称| |抵押物价值|元|有无估价文件|
|--------------|----------|----------------------|------------|----------------
| 质物 |质物名称 | | 质物价值 | 元
|--------------|----------|------------------------------------------------------
| 保险 |保险物名称| |投保金额|元|保险受益人| |保单号
|--------------|------------------------------------------------------------------
| | 贷款申请人: | 贷款保证人:
| | |
| 贷款申请人 | |
|及保证人盖章 | |
| | 签名(章) | 签名(章)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信贷员调查意见: |
| 贷 | |
| | |
| 款 | 信贷员: 年 月 日 |
| |--------------------------------------------------------------------|
| 行 |信贷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 |
| | |
| 审 | |
| | 负责人: 年 月 日 |
| 批 |--------------------------------------------------------------------|
| |房贷部主任或主管行长审批意见: |
| 意 | |
| | |
| 见 | 主任(或主管行长): 年 月 日 |
|------|--------------------------------------------------------------------|
| |限额以上项目上级行审批意见: |
| 限 | |
| 上 | |
| 项 | |
| 目 | |
| 审 | |
| 批 | 审批行(公章): 年 月 日 |
--------------------------------------------------------------------------------
行财务分析;
十二、是否按要求发到期贷款通知书、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及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等;
十三、是否按要求对贷款进行了后评价,有无后评价报告;
十四、贷款档案内容是否齐全,装订是否整齐,存放是否安全,借阅是否登记;
十五、是否及时准确地报送有关统计报表和工作报告;
十六、业务培训开展情况;
十七、有无经济案件或责任事故发生。
第五十五条 贷款质量的考核。各级行要建立和完善贷款的质量监管制度,对非正常形态贷款进行分类登记、考核、催收和冲销。考核贷款质量的指标主要有:
一、贷款逾期率。计算公式:
期末逾期贷款额
贷款逾期率=------------------×100%
期末贷款余额
二、贷款呆滞率。计算公式:
期末呆滞贷款额
贷款呆滞率=------------------×100%
期末贷款余额
三、贷款呆帐率。计算公式:
期末呆帐贷款额
贷款呆帐率=------------------×100%
期末贷款余额
四、贷款财产抵押(质押)率。计算公式:
期末财产抵押(质押)贷款额
贷款财产抵押(质押)率=------------------------------×100%
期末贷款余额
五、贷款信用担保率。计算公式:
期末保证贷款额
贷款信用担保率=------------------×100%
期末贷款余额
六、贷款利息实收率。计算公式:
贷款利息收入--待转营业收入收回--应收利息新增
贷款利息实收率=------------------------------------------------
贷款利息收入--待转营业收入收回
×100%
七、存贷比。计算公式:
期末贷款余额
存贷比=----------------×100%
期末存款余额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负责解释、修改。
第五十七条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6年3月1日起实行。
附式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单位房地产贷款申请审批表
附式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个人房地产贷款申请审批表
附式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人民币资金借款合同
附式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保证合同
附式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抵押合同
附式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质押合同
附式七:核定贷款通知单
附式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到期贷款通知书
附式九: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
附式十: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
附式十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利率调整通知书
附式十二:贷款展期申请书
附式十三:展期还款协议书
附式十四:核销贷款损失申报表
附式十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后评价表
附式十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台帐(总帐)
附式十七: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台帐(明细帐)
附式:三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人民币资金借款合同(参 考 格 式)
贷款种类:
合同编号:
借款人:
住所: 电话: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铜政〔2008〕15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业经市政府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工作规则》、《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铜陵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铜陵市委的领导下,按照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

  三、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市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职权,切实落实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第二章 政府组成人员职责

  五、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主任)。

  六、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和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副市长、秘书长协助市长工作。

  七、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并代表市政府对外活动。

  八、市长在出国访问或外出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工作。

  九、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日常事务。

  十、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各委员会主任、各局局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市政府其他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工作机构工作。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一、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在完善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结合实际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运作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四、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政策,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同时,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及听证、公示等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七、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重大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重要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调节、政府性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等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应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或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市委决定。

  十八、市人民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应征询市政协意见并及时向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还应通过公示、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十九、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区)的,应事先征求县(区)政府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市政府及各部门应建立反应灵敏、科学有效的决策信息反馈机制和决策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和优化完善。

  第五章 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一、市政府及各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行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十二、依法规范政府共同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严格行政许可程序、期限及相关法律责任,保证该法确立的各项原则、制度得到遵守和执行。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服务管理过程中力戒缺位、错位和越位,切实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牢固树立积极践行“用权受监督,侵权必赔偿”的法治政府理念,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三、市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适时制定规范性文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并报省人民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十四、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市政府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核,并集体讨论决定。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市政府备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

  二十五、提请市政府讨论或审议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查。

  二十六、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坚决贯彻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加强执法机关的执法协调,积极推进综合执法。

  第六章 推行政务公开

  二十七、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作为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服务作用。

  二十八、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保密外,都要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公开,重点公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

  二十九、发挥行政服务中心、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铜陵日报、数字电视专用频道的平台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十、建立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监督检查、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七章 加强行政监督

  三十一、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依法监督,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相关决议、决定,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通报有关工作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群众反映的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整改和反馈。

  三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审议意见、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

  三十三、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并向市政府报告。

  三十四、市监察部门要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推诿拖延、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因官僚作风等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做到有错必究,有过必罚。

  三十五、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安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备案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三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制度,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八章 工作安排

  三十七、市政府及各部门应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三十八、市政府提出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下发各部门及直属机构执行,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年中和年末由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三十九、各部门及直属机构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并在年中和年末向市政府报告执行情况。市政府根据工作情况适时作出通报。

  第九章 会议制度

  四十、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制度。

  四十一、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政府全体人员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会议精神,以及市人大的重要决议;

  (二)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总结市政府年度或阶段性工作;

  (五)审议重要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市政府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

  四十二、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会议由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和讨论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省政府和市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研究本市贯彻落实意见;

  (二)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三)研究需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事项;

  (四)审议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五)通报和讨论市政府其他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两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

  可以邀请市民代表旁听。

  四十三、市长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确定市政府工作中涉及全面工作、全市性重大活动需要统筹安排的事项;

  (二)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三)讨论和决定各部门、县区政府向市政府请示的重大事项。

  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召集和主持。

  秘书长、副秘书长受市长或副市长委托或按照分工可召开相关会议,专题研究、协调和处理市政府工作中一些重要问题。

  四十四、提请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提出,经秘书长统筹后,报市长或由市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确定。市长办公会议议题由会议召集人确定。

  会议议题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主办部门要事前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经协商意见仍不一致的,应将分歧意见如实汇报,列明各方意见和理据,并提出办理建议。市政府副秘书长根据工作分工负责对提交会议讨论的议题材料审核把关。

  各部门参加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办公会议的与会人员会上发表的意见应代表本部门的意见。如发表与会前本部门书面意见不同的意见,须说明理由。

  上述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会议议题和材料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

  四十五、市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及市长召集的办公会议的,向市长或会议主持人请假。市长出席的各类会议,无特殊情况的,秘书长应当参加。参会部门主要负责人不能出席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及市长召集和主持的专题会议的,应向市长请假。部门负责人不能出席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召集的专题会议的,应向主持会议的领导同志请假。

  四十六、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会议纪要由秘书长审核后,报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签发。市长办公会议备忘录,涉及相关部门的,由相关部门会签后报会议召集人签发。

  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市政府办公室审定,特别重要的报市政府秘书长审定。

  四十七、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贯彻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需经常务会议批准或经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意。市政府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原则上不邀请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确需邀请的,须经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报批。全市性会议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召开,并尽可能开小会、开短会。

  第十章 公文审批

  四十八、县区政府和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发,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安徽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和《铜陵市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规定。

  除市政府领导同志直接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秘密事项外,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市政府领导同志不受理未经市政府办公室签收、登记的公文。

  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四十九、县区政府和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按公文审批程序和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负责的原则办理,重大事项报市长审批。

  五十、省政府及其部门发给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按文件的内容直接承办或转有关部门承办;重要公文,呈送市政府领导同志阅批后转有关部门承办。承办部门应及时办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办理情况报送市政府。

  五十一、以市政府名义发文,在呈送市政府领导同志签发前,由市政府办公室进行审核;内容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必须履行会签程序。

  五十二、市政府公布的决定、命令,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人事任免,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市长签署。

  五十三、以市政府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市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签发。以市政府名义制发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由市长或市长授权的分管副市长签发。

  五十四、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注明“经市政府同意”的,由市长或副市长、秘书长签发。属市政府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发文,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签发。

  五十五、市政府领导审批公文,应签署明确意见、姓名和日期,并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

  市长、分管副市长出访或出差期间,公文由常务副市长签发。常务副市长同时出访或出差,公文由秘书长签发。

  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在《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和政府网站上公布。

  五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市政府批转或市政府办公室转发;要加快电子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把好市政府文件质量关。需送市政府领导同志签发或市政府领导批示的文件,凡涉及到的办理科室、有关领导必须提出明确拟办意见,并按公文处理的程序逐级做好政策、文字、体式、会签手续的审核把关工作。

  第十一章 作风纪律

  五十七、市政府领导同志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市政府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市政府集中学习活动原则上每季度安排1次。

  五十八、市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不扰民。

  五十九、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为各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情况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六十、市政府领导同志内事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从严掌握。市政府组织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和活动,要按经审定的方案进行新闻报道。市政府领导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考察工作,需要新闻报道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六十一、国家部委、省直厅(局)的副司(厅)级以上领导来铜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由市政府办公室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报告,按内宾接待有关规定安排接待。

  六十二、市政府领导会见来访的重要外宾、外籍华人、华侨及港澳台人员,分别由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和台湾事务办公室提出请示,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批。

  六十三、市长、副市长出访,由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提出意见,经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

  市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出访,由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审核后,送市政府办公室按规定呈批,其中主要负责人出访还需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批。

  六十四、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报告和请假制度。

  市长离铜出访、出差,应事先向省政府及市委报告。

  副市长离铜出访、出差,应事先向市长报告。

  市长与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一般不同时出访或出差。副市长与相对应的副秘书长实行AB岗工作制,一般不同时出访或出差。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铜出访、出差,应事先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报告。

  六十五、市政府及各部门应加强工作通报,保持政府工作步调一致。市政府各部门既要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又要注意向市政府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和涉及到全局性重要工作要随时报告;对市政府的决定和交办的事项,必须按要求办理,并及时报告办理结果。

  六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应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对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会议决定事项和市领导的重要交办事项,要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并反馈。

  六十七、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办文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手段,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六十八、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六十九、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增强党性观念和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严格遵守中央、省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广东省拆迁城镇华侨房屋规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拆迁城镇华侨房屋规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5月9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5年5月18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保证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妥善处理拆迁城镇华侨房屋,保护华侨业主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华侨房屋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的以下几种房屋:
(一)华侨、归侨的私有房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侨汇购建的私有房屋;
(三)依法继承华侨、归侨的私有房屋。
第三条 华侨房屋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以及宅基地(包括附属庭园地)的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拆迁华侨房屋和占用其宅基地。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或者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华侨房屋拆迁工作。
第五条 需要确认的华侨房屋,由业主提出申请,经房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审核确认。
第六条 依法持有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需要拆迁华侨房屋的(以下简称拆迁人),必须与被拆迁的华侨房屋业主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后,方准拆迁。
因城镇建设需要,拆迁属落实华侨房屋政策而未发还产权的华侨房屋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代办拆迁手续,经办理公证和证据保全手续后,方可拆迁。
第七条 拆迁人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被拆迁的华侨房屋业主给予补偿、安置;华侨房屋业主必须服从城镇规划和建设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有关手续,完成搬迁。
第八条 经批准拆迁华侨房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以房屋拆迁公告形式予以公布,拆迁人应当同时书面通知业主或者其代理人。业主或者其代理人接到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与拆迁人办理拆迁手续(业主居住在国外的可在6个月内,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
可在3个月内)。因特殊情况不能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的,业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向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逾期不办理的,由当地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代办拆迁手续,但补偿、安置协议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手续。
第九条 拆迁人与业主应共同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双方协商不一致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拆迁华侨住宅房屋,业主要求调换产权的,按照原房屋建筑面积在新建住宅房屋中调换相同建筑面积的,不作差价结算;调换建筑面积不足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原房屋的同期同一地段商品住宅价格结算;调换建筑面积超过原房屋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以内的,按照调
换新房屋的成本价格结算,超过1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照调换新房屋的同期同一地段商品住宅价格结算。
第十一条 拆迁华侨非住宅房屋,业主要求调换产权的,按照原房屋建筑面积在新建非住宅房屋中调换相同建筑面积的,不作差价结算;调换非住宅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不足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原房屋的同期同一地段同类用途的商品价格结算;调换非住宅房屋产权建筑面积超过
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调换新房屋的同期同一地段同类用途的商品价格结算。

第十二条 拆迁华侨房屋(包括住宅、非住宅),业主要求作价补偿的,按照所拆房屋的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或者由当地房地产交易所参考同期同类房屋市场交易价格给予评估,采用的结算方式由业主选定。
第十三条 拆迁华侨房屋附属设施包括天井、庭院、花园等不作产权调换,但应当予以补偿。其中天井面积按照同期同一地段住宅房屋商品价格1:0.5结算予以补偿;花园、庭院部分按照花园、庭院所占土地面积的住宅用地基准价以及花园、庭院设施价值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 拆迁华侨出租住宅房屋,原承租户的住房由拆迁人解决,或者由拆迁人与承租户单位协商解决,原租赁合同终止。
第十五条 拆迁华侨房屋,用于住宅和商住建设的,应当就地或就近回迁安置。按城市规划全部用于市政、公益建设,不能就地或就近安置,需要异地永迁安置,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到区位差的地段或者从市区迁到市郊区的,应当适当增加安置面积,其比例不能低于1:1.2。
第十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旧城区改造拆迁的华侨房屋。
第十七条 拆迁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的私有房屋,适用本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3月7日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拆除城镇华侨房屋的规定》同时废止。



199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