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和探测设施保护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3:49:16  浏览:86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和探测设施保护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和探测设施保护办法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4〕20号



袁州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和探测设施保护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四年三月十九日
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
和探测设施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净空环境和探测设施,充分发挥雷达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江西省气象管理规定》和雷达站净空环境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宜春数字化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是指为保证雷达准确获取信息,不受周围建筑物影响所必须具有的空间环境和不受其他电磁干扰的电磁环境(以下简称探测环境);探测设施是指雷达站正常发挥效能的探测仪器、设备以及雷达楼和水、电、路设施(以下简称探测设施)。
第三条 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雷达站探测环境和探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市城市规划、公安、无线电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市气象主管部门做好雷达站探测环境和探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雷达站探测环境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探测环境的行为,都有权举报。
第五条 雷达站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
(一)雷达站四周不得有高大建筑物遮挡,在雷达主要探测方向的建筑物,对雷达天线的水平遮挡仰角不大于0.5度,其他方向的遮挡仰角不大于1度。
(二)以雷达站为中心,半径20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不得超过附表所列的高度。
第六条 雷达站探测设施依法受到保护。雷达站探测设施主要包括:
(一)雷达站的探测仪器和设备,包括雷达探测接收设施、雷达信息发射设施、探测显示和控制设备、数字化处理设备、雷达伺服设备及其他附属设施。
(二)雷达站探测用的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避雷装置及其他附属设施。
第七条 用于雷达站探测的无线电频率、无线扩频通迅信道的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危害雷达站探测环境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九条 在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筑物高度接近附表所列高度的(高度差在8米以内),要先经市气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再由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条 在雷达站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破坏雷达站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或者在雷达站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活动的,由气象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五条予以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律与道德在教育中的分野

??---兼谈开除未婚先孕大学生案

杨涛

报载,近日,西南某大学以违反校规“发生不正当性行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对未婚先孕的女大学生李静及其男友李军作出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这对恋人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准备将母校告上法庭。

这一事件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重要权利,学校仅凭自己内部处罚条例就剥夺公民的受教育权,其合法性令人质疑。有学者在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时指出,这一广泛关注的事件其实质是教育道德化还是教育法治化理念冲突使然,教育道德化是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提倡“尊师重教”,强调“师道尊严”,在教育过程中,权力的运用常常只受“道德”标准的衡量与限制,而教育法治化实质上是通过理顺政府、学校、老师、学生的关系,使他们各自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整个教育工作按照既定目的,有条不紊地进行。

上述学者的分析相当深刻,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大治国方略提出的今天,教育该究竟该如何处理好两种观念的冲突,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现代化。中世纪的西方很早就提出上帝主宰人的思想,法律管理人的行为的主张,他们认识到人的外部行为应由法律来管理。在法学史上,康德首先明确地将道德伦理特性归结为“内在性”,法律规范为“外在性”,他认为法律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道德则只支配人们的内心活动的动机。笔者认为,法律之所以是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因为法律这种社会规范是人们理性的结晶,是集合了众人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便是民主的结晶),经过了规范的程序,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与保障性,这与道德的解释随意性、不可预测性与依靠内心自律性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不能指望人们依靠不能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的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在法律之外人们还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内心是因为道德与法律有着天然的联系,道德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人们的守法意识,此是一;其二是法律的确定性、也带来法律的滞后性,道德的发展能推动法律的前进;最后,我们还要看到的是法律是对一般人的最低要求,但人类的发展需要高尚的人来导航,社会主义更需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身先士卒的标兵,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加远离兽性,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把道德分为两类要求与原则:一是包括社会有序化的基本要求,它们对于有效地履行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必须承担的义务来讲,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则远远超过了那种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所必需的要求。法律则只是将第一类中的一些部份予以了吸收(当然法律并不仅仅就这些,除道德外还有科技规范的吸收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法律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区分了两者调整的范围后,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法律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道德则只支配人们的内心活动的动机,并不否认法律对内心的影响,法律通过对行为的调整,直接影响了人的内心;也不否认道德对外部行为的影响,道德支配人的内心从而规范了人的外部行为;两者的分野在于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是否直接进入了人们的内心,如对思想治罪,而无强制性的道德是否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强制性,直接处置人们的权利义务,如依道德判案。

下面我们来看法律与道德该如何进入教育领域,高级汉语大词典将教育定义为两种:一是指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工作。二是指教导启发,使明白道理。前者是教育管理行为,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其直接后果是对被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直接影响;后者是教育传授行为,对于被教育人的现实权利义务关系并无直接影响,其影响表现在对被教育人仅在内心世界,仅能改变其内心世界,并通过改变内心世界影响其外部行为。从上述分析,对被管理人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后果的教育管理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其当然要纳入法治轨道,一切依法办事,教育工作才能有序进行,道德在此主要是起补充、辅助作用,绝不可代替法律。而对于影响表现在仅对被教育人内心世界产生影响的教育传授行为针对的是思想领域范畴,道德当然能在此领域发挥其作用,具体说教育传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当在道德与法律的传授上齐头并举,以期达到形成高尚的社会风气与养成守法的意识。在此笔者要提醒的是这二种分类仅对其作用的对象而言,对于教育者本身而言,无论是教育管理行为还是教育传授行为都是法律行为,都应依法进行,如教育传授不能传播反动思想,否则要受法律制裁。

具体在本案,西南某大学可以在教育传授上教育学生端正对爱情的态度,尽量不要在学习阶段发生性关系。然而对该行为的处理则是一种教育管理,应严格依法进行。依博登海默的分类,笔者认为“非法同居”不属于社会有序化的基本要求,不应由法律来调整,法律不应将对较高层次的人的要求对一般人作出规定。同时我们也看到至少现在该行为是法无明文予以保护、亦无明文处罚的行为,依据现代法理学的公认私权行使基本原理是“法不禁止即自由”,学校无权处罚。即使是法律予以禁止,并不能直接剥夺受教育权,因为该权利是宪法上的权利,对其的剥夺仍需法律的专门授权。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该校仅凭其自行制定的道德规范就轻易剥夺了李静俩人在宪法上的权利--教育权。其次,依照现代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原理,对普通人的隐私权的保护有别于对公众人物及官员的隐私的保护,实施的是全面保护,对公民私生活秘密乃至道德瑕疵不得公布(有学者认为甚至违法记录也在法无明文授权下不得公布),校方仅依其内部规定不仅作出处罚决定,而且将该事情向全校通报,明显侵犯李静俩人的隐私权。本案中校方这里将道德僭越其在思想的领域的支配作用,直接强制于人的行为,反映了校方法治观念的淡薄,对教育管理与教育传授两种行为的混淆,值得引起反思。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E—mail:tao1991@163.net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

为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一、 奖励类型
(一)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
(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三)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
二、考核标准
(一)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
考核对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主要考核内容:
1、年内列入市重点监督管理的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计2分,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计4分,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一个计6分。
2、按照市政府目标责任书上的项目数,所有项目能圆满完成年度进度目标的计30分,不能完成年度进度目标的项目一个减10分,减完为止。
3、按照市政府目标责任书上的要求,建立由行政主管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计20分,各项目标责任制不落实,受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减完为止。
4、能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涉农关系、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方面办事效率高、优质服务的计20分,服务不到位、办事效率低,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减完为止。
5、积极优化建设环境,在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内未出现“四乱”现象和“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封门堵路、吃拿卡要、偷盗施工物资”等干扰、阻挠施工现象的计20分,建设环境差,影响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减完为止。
按照以上考核内容,按被考核单位总数30%的比例,从获80分以上的单位中由高分到低分确定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
(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考核对象: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
主要考核内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招标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和投资效益等:
1、完成年度工程进度目标的计30分,没有完成进度目标的,每欠1%减1分,减完为止。
2、严格执行工程概算的计20分,每超概算1%的减1分,减完为止,每低于概算1%的加1分。
3、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无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的计20分;其中有一项制度不落实的减5分,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损失在5万元以上的不计分。
4、建设项目能按网络计划组织施工的计20分,完成80%以上(含80%)的计10分,低于80%的不计分。
5、严格月报制度,认真反馈信息,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的计10分,贻误一次的减2分,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减5分,减完为止。
按照以上考核内容,按项目总数20%的比例,从获80分以上的项目中由高分到低分确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三)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
考核对象:市政府有关部门。
考核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并按百分制记分。
1、市重点办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等形式,征求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建设过程中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在考核中获得80%(含80%)以上“满意”意见的定格为“满意”格次;获得60%-79%“满意”意见的定格为“基本满意”格次;获得60%以下“满意”意见的定格为“不满意”格次。考核的满意率即为百分考核的分值。
2、有重点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按上一条考评获 “满意”格次的,权重占90分,台帐月报落实情况占10分。严格月报制度,认真反馈信息,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的计10分,贻误一次的减2分,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
3、市政府对定格为“满意”格次的部门按15%的比例颁发重点项目优质服务奖。对定格为“不满意”格次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三、考核程序
(一)签订目标责任书
每年年初,市政府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年度考核
考核分三个步骤:
1、每年年底由市重点办发放《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考核表》,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认真填写,要详细报告项目策划、资金筹措、招标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和投资效益等情况,并提供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文字资料,于每年年底前报所在地政府(重点办)和项目主管部门。
2、各县(市、区)的责任项目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审核,市本级的责任项目由各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其它项目由市重点办负责审核。所有表格、材料经认真审核、测算、验证无误后,于下年元月上旬报送市重点办审核。各县(市、区)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和重点项目单位要对上报的材料和数字的真实性负责。
3、市重点办按照考核标准和内容负责对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考评,并根据考核办法测算计分,将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决定奖惩。
四、奖惩规定
(一)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当年获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给县(市、区)政府颁发奖牌,发放奖金2万元,奖励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获奖的市直有关部门由市政府颁发奖牌。
(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当年获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的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给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颁发奖牌,发放奖金3-5万元(当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下的奖3万元、5-10亿元的奖4万元、10亿元以上的奖5万元),奖励项目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市财政投资的项目颁发奖牌。
(三)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当年获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颁发奖牌。
以上所有奖金从市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
(四)对因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工期拖延、质量低劣、资金浪费、未完成年度责任目标的县(市、区)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年终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的,视为没有完成政府工作目标,其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年内不得评先。
五、考核纪律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比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出,一律撤销奖励,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通报批评。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